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4567891011»Pages: 7/12     Go
主題 : 台灣代辦所郵史重大發現???
級別: 郵務工
UID: 419
精華: 0
發帖: 135
升級點數: 54 點
金錢: 1293 金幣
線上時間: 59(時)
註冊時間: 2004-10-01
最後登錄: 2012-07-06
60樓  發表於: 2003-09-18 08:37

1、高雄局之數個城市代辦所在45年至51年期間用戳,確是一個問題,有待大家努力來挖掘實證,以證實其用戳,工具書上除非每戳必錄外,無法保證一定存在,原因在於台灣郵區頒刻郵戳並未見到規則可循,變異不少,故推測失誤是常有的事,只能盡力來修訂,否則至現在該園地仍然是一片沙漠,永遠停頓在那裡。
2、見到代辦所使用交換局式郵戳,實難保證同時使用一般代辦所戳,因此,以實證來下結論,較為可靠,倘若無限延伸,則可能錯誤難免,所以,不妨嚴謹一點,最保險。
級別: 郵務士
UID: 697
精華: 0
發帖: 737
升級點數: 236 點
金錢: 2816 金幣
線上時間: 26(時)
註冊時間: 2005-03-21
最後登錄: 2021-12-21
61樓  發表於: 2003-09-18 13:15

五十八年九月九日郵政總局第八三三三一六─五號令修正之「郵戳規格」中
二、國際郵戳
(二)羅馬字母一律用大楷。
(三)日期文字及排列方法:
1.「年」「月」「日」「時」用阿拉伯數字;
2.「年」只用公元末二字如60.61;
4.按「日」「月」「年」「時」之次序,由左至右排列於戳面中格,如一九六一年八月三日十四時為3.8.61─14
(四)郵局名稱文字及排列方法:
1.各級郵局及鄉鎮公所所在地支局郵戳:上格為中文及羅馬拼音地名(上為中文,下為羅馬拼音),下格為羅馬拼音省名及國名(上為省名,下為國名);國名一律用英文CHINA,但國際郵件互換局郵戳,上格為中文地名,下格為羅馬拼音地名,不列國名省名;
由上述所摘錄的一些規定中,我們可瞭解大家所說的「交換局」在郵局的正式名稱就是「國際郵件互換局」,大家常說的「英文戳」在郵局的正式名稱就是「國際郵戳」,但其要件就是日期必須是阿拉伯數字。所以將高雄城市代辦所有注明英文地名,但其他均為中文的郵戳,稱其為英文戳或交換局式郵戳並不妥適。不過因「郵戳規格」是48年才訂頒,不宜以後令來看之前的產物,所以我不敢說不對,但還是有一些原則需遵循的。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160
精華: 0
發帖: 1956
升級點數: 1343 點
金錢: 8218 金幣
線上時間: 639(時)
註冊時間: 2005-08-24
最後登錄: 2024-12-26
62樓  發表於: 2003-09-18 22:33

若目錄上有英文戳之高雄之代辦所中.其中文戳使用資料為推測使用.非確定資料.則之前的整理資料更正如下.高雄英文代辦所部份若有中文戳出現時再做修正.
虛線代辦所使用兩把戳以上(不含癸戳)的記錄:
一.城市代辦所:
1.板橋六代.板橋六代(1)
二.鄉村代辦所:
1.沙鹿靜宜(代).(代1)
2.三峽嘉添(代).(代一)
3.金門古寧頭(代).(代一)
4.大溪慈湖(代).(代一).(代二)--(三把戳)
以上共5個代辦所使用兩把戳以上的記錄.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160
精華: 0
發帖: 1956
升級點數: 1343 點
金錢: 8218 金幣
線上時間: 639(時)
註冊時間: 2005-08-24
最後登錄: 2024-12-26
63樓  發表於: 2003-09-19 00:04

感謝tmh前輩指導^^.並提供國際郵戳的相關資料.使個人又增加了郵識.
的確.將有英文地名日期卻為國字之郵戳稱為英文戳是不太合乎規定之稱呼.這點可以探討改進.因個人習慣將有帶英文地名之郵戳(不論日期為國字or阿拉伯.羅馬數字)均稱為英文戳.因此會有所差異.
但這種國字日期的英文地名戳.不知前輩覺得改稱為如何較為恰當?若稱為"國字日期的英文地名戳"則過於攏長.稱為"英文地名戳"又看不出是國字日期或英文日期.實在頭痛...>"<
而以下面的附圖來說.不知要如何稱呼較為妥當?



級別: 新手
UID: 320
精華: 0
發帖: 20
升級點數: 14 點
金錢: 233 金幣
線上時間: 22(時)
註冊時間: 2003-10-17
最後登錄: 2012-12-13
64樓  發表於: 2003-09-19 11:09

以tmh引用的資料為例"國際郵戳"應為正名.
但講國際郵戳恐怕沒幾個人知道.
叫中英文日戳您覺得如何?
級別: 郵務士
UID: 697
精華: 0
發帖: 737
升級點數: 236 點
金錢: 2816 金幣
線上時間: 26(時)
註冊時間: 2005-03-21
最後登錄: 2021-12-21
65樓  發表於: 2003-09-19 14:16

對於我們所常說的英文戳,在郵局內部的說法也是多樣化,先後計有國際日期戳記、洋文日戳、羅馬拼音日戳、國際日戳、洋文郵戳等,至83年版的郵戳規格則仍繼續使用「國際郵戳」這個名詞。但有一點需提醒大家的,郵局並未使用「英文戳」這個名詞,我個人的解讀是,因郵局的地名翻譯是採用羅馬拼音制(記得在50年左右的今日郵政上曾有大力宣傳過)
,因此在公文中提及時,以洋文兩字來作代表。
(對不起.請大家再回到原主題)
級別: 新手
UID: 268
精華: 0
發帖: 45
升級點數: 29 點
金錢: 970 金幣
線上時間: 30(時)
註冊時間: 2004-11-27
最後登錄: 2011-10-08
66樓  發表於: 2003-09-19 15:00

郵戳中有全部都外文的郵戳
中英文日戳稱呼似乎不當
級別: 新手
UID: 736
精華: 0
發帖: 23
升級點數: 17 點
金錢: 540 金幣
線上時間: 0(時)
註冊時間: 2004-01-16
最後登錄: 1970-01-01
67樓  發表於: 2003-09-20 17:47

我看還是叫洋文戳或英文戳就好了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160
精華: 0
發帖: 1956
升級點數: 1343 點
金錢: 8218 金幣
線上時間: 639(時)
註冊時間: 2005-08-24
最後登錄: 2024-12-26
68樓  發表於: 2003-09-21 22:05

感謝徐盛淇先生提供新店十代 1 的圖檔.此"1"戳為無刮弧.日期83.10.24.依鍾目代辦所下冊P215表示.新店十代資料如下:
1.虛線三格式:62.9.X~68.3.19
2.虛線三格式:80.1.X.X~85.1.31
3.實線無格式:85.2.1->現在
因此在80.1.X.X~85.1.31這段期間.新店十代增加另一枚代辦所戳.(不知何時開始.結束?請鍾先生查一下囉?^^)而造成兩把戳同時使用的情形.使城市代辦所使用兩把戳的情形再增一例.同時也為鍾著代辦所目錄再添一筆資料.
附圖為新店十代 1圖檔(徐盛淇先生提供)供各位郵友參考..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160
精華: 0
發帖: 1956
升級點數: 1343 點
金錢: 8218 金幣
線上時間: 639(時)
註冊時間: 2005-08-24
最後登錄: 2024-12-26
69樓  發表於: 2003-09-23 01:11

前面曾提到了代辦所是否曾有過郵戳遺失補發的情形.補發的郵戳是否和原來一樣?
戳.是人管理的.當管理出問題時.就有可能發生郵戳遺失的情形.(當然也有可能是天然災害等造成的).因此在代辦所郵史中.郵戳遺失補發的例子也是有的.但也不多.其中以帶有各種代號的較為特殊.
在累計至今差不多八千個代辦所郵戳(含同局不同形式戳模)中.說多不多.依個人記錄.也只有22局有過這種情形.
而其郵戳型式有那些ㄋ?個人將分段探討.前面曾提及虛線代辦所使用兩把戳時.以城市代辦所來說.第二把會多個"1"做為區別.以鄉村代辦所來說會在代字下方多個"一"做為區別.而這些遺失補發的戳.和同時有兩把戳的代辦所.較大的特點在於所附的"代號"不同.
先以城市代辦所在三格式郵戳階段.遺失補發的郵戳開始.
壹.城市代辦所(三格式):
一.使用代號:(甲)
二.出現過地點:
1.台北二十四代(甲)
2.台北四十代(甲)
3.台北五十四代(甲)
4.台北七十六代(甲)
5.豐原六代(甲)
6.新營三代(甲)
7.花蓮六代(甲)
P.S:其中新營三代(甲)為鍾目未記錄者.依鍾目代辦所下冊資料表示:新營三代56.10.24成立.至73.4.30撤銷.均使用"新營三代"三格式郵戳.不知此戳是否為共用or遺失補發?煩請鍾先生提供資料了.
附圖為城市代辦所三格式郵戳遺失補發使用例.供各位郵友參考.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4567891011»Pages: 7/12     Go
  » 郵戳專區
Time now is:02-23 09:05,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