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星島日報報道)今年是孫中山誕生一百五十周年,香港郵政下月將發行紀念郵票,
其中一枚展示中央書院(皇仁書院前身)的郵票原先設計,原來錯誤以孫中山未曾就讀的荷李活道校舍外貌作背景,
最終在孫中山紀念館要求糾正下才作修改。有資深中史科教師指,現時教科書雖有提及孫中山在港活動,
但較少提及中央書院,隨着新課程加入香港史內容,有望更完整呈現本地史。
中央書院是皇仁書院的前身,第一代校舍在歌賦街四十四號,孫中山在一八八四至一八八六年在此就讀,
現址是聖公會基恩小學。下月十二日發行的「孫中山誕生一百五十周年」郵票,其中一枚以少年孫中山肖像為圖,
背後為中央書院第一代校舍。不過,這套郵票在去年公布設計稿時,錯用一八八九年建成、
位於荷李活道與鴨巴甸街交界的第二代校舍(現址為元創方)外貌,孫中山雖曾出席該校舍奠基禮,卻從未在此就讀。
中央書院在一八九四年更名為皇仁書院,二戰後遷往銅鑼灣高士威道現址。
香港郵政回覆本報查詢指,曾經就「孫中山誕生一百五十周年」紀念郵票,諮詢香港歷史博物館及孫中山紀念館,
當時展示圖稿正是荷李活道校舍,但兩者對稿本均無意見;又強調今次是主動修改設計,不涉及額外開支。不過,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回覆本報查詢時反駁指,孫中山紀念館去年五月已向香港郵政指出,
郵票設計稿錯用孫中山從未就讀的荷李活道校舍外貌,對方在今年初才修訂設計,改用歌賦街校舍外貌,
並再次徵詢館方意見,館方始對設計不表異議。
曾撰寫多本介紹本港掌故著作,本身是中學教師的中國歷史教育學會理事陳志華指,
現行中史科教科書多有介紹孫中山在港活動,但多集中於籌劃革命,「教科書寫得比較簡單,
較集中於他成立香港興中會的事迹,在港求學經過並非重點,一般只籠統地提及他就讀中央書院。」
教育局正就初中中史科課程進行諮詢,焦點之一是加入香港史內容,其中「二十世紀初內地政局與香港發展」
將列入中三課程,陳志華認為中央書院作為本港首所官立學校,在教育發展有一定重要性,日後中史科加入香港史部分,
將有教學空間切入,他期望日後新版的教科書與教材,不會犯上同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