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揪團 寫明信片換換愛
2011-07-03 中國時報 【廖素慧/嘉義報導】
▲黃惠卿常自行設計明信片,和親友交換心情故事。(廖素慧攝)
二塊半郵資的明信片,可以便捷分享自己的心情、想法,黃惠卿七年前開始隨時隨地寄明信片,感染親朋好友也把寫明信片變成生活的一部分,發起「明信片互助會」。她說,大家交換快樂,很棒!
署立朴子醫院護士黃惠卿隨身攜帶明信片、郵票及寫滿密密麻麻地址的各地親友通訊錄,走到哪兒、想到什麼就拿筆寫下一段感觸、心情,投入郵筒,把自己的快樂及想法傳遞給她心繫的親友。七年來,寄出多少明信片無法計算,卻已收集一千多張明信片,全都用相簿存放,每當思念某人,就翻閱明信片找尋回憶的快樂,明信片本就像「銀行」儲蓄了親情友情。
黃惠卿說,民國九十二年先收到妹妹寄來明信片,感覺很好,短短的心情抒發、書裡的一段文字、想法或生活、工作的雜記,都會寄給姊妹,好像姊妹在對話,家裡五個姊妹儘管各自婚嫁或仍單身獨自在外地工作,由於明信片的連結,都不會覺得孤單,尤其收到彼此手繪漫畫、小圖畫的「手感」明信片,更覺得親近。
喜歡收到明信片的心情,也喜歡把這種被關心、被放在心上的感動傳送給親友,黃惠卿於是發起「明信片互助會」,姊妹是基本「會咖」,常用家人的照片以電腦美工軟體設計製作明信片,寄給父母及彼此。朋友一聽說這個互助會都會心微笑稱「讚」,更樂意加入。
黃惠卿說,寫了很多明信片給姊妹、朋友、同事,之前卻一直沒寫明信片給爸爸媽媽,原來寫給父母親最難,好像是先天的心理障礙,可是她寫了第一張以後,那道高牆破了洞,她用一張張明信片把洞鑿大,現在那堵無形的牆塌了,變成女兒們從各地寄給黃爸爸的明信片貼滿厚實的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