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站長
小弟只是想釐清風景戳的性質為何,可不知道有什麼意境好表達的

小弟有寄過普通的信給國外的朋友,在信封上面,我曾經主動要求蓋了個風景戳。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亂搞,因為我寄的是一封自然封,
但卻在信封上主動要求蓋上了專為集郵而存在的風景戳。
這樣蓋戳,不是為了集郵,而是要讓收信者感到些許的紀念性,也是有某些趣味。
但可惜的是,非集郵者如果不知道郵局有這一項業務,
寄信時就少了這樣的趣味呢。
當然,論到功利…現代人也不太常寫信了,
更遑論要在信上弄些趣味的小東西。

To 小凱
了解,但其實我想試圖去理解一個問題。
事實上,現在很多擁有風景戳的郵局,並不是最靠近該景點的郵局。
如果以原地集郵的觀點來看的話,
在原地的郵局銷戳,該景點的風景戳反而是在另一間郵局,似乎是個謬誤。
臺南市的延平郡王祠、五妃廟就是一個例子。
當然,風景戳不蓋的話應該是不會怎麼樣,
但如果銷A局的戳,又得到B局去蓋風景戳,反而顯得不自然,
對於想在原地集郵品上蓋原地風景戳的人,
是否會是一種困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