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集郵封?自然封?不自然封?仿自然封?
級別: 討論區版主
UID: 5
精華: 6
發帖: 7131
升級點數: 1397 點
金錢: 12808 金幣
線上時間: 2185(時)
註冊時間: 2005-09-11
最後登錄: 2024-10-16
樓主  發表於: 2007-03-09 19:40

集郵封?自然封?不自然封?仿自然封?

最近在網上常常聽到大家討論如何製作郵件才算自然."自然郵件"到底需要具備什麼條件?"自然"是否為郵件適合參加正式郵展的必備條件?要給自然郵件下個定義或許不容易,可能十位郵友中會出現六.七種不同的定義來.但在許多"自然郵件"跟"不自然郵件"之中,有些還是可以被大多數郵人歸類自然或不自然.

個人認為,只要是為"集郵目的"為主而製作的郵件,都不能算是自然郵件.自然郵件必須至少包含兩項要素:1. 郵件的產生必須以"郵務目的"為主要的前提; 2. 即使"自然郵件"最後成為集郵者的收藏品,郵件最初的產生仍不能參雜明顯.可辨識的"集郵目的".所以,新郵發行首日為了交寄某項郵件,買一組方連票來貼,雖然事先提醒收件人為了收集此郵件,請其代為保留郵件封皮;但是因為當天也許可能有數百.數千件類似純為郵務而產生的首日郵件,其他集郵者無法以此辨別這郵件是否為"某項集郵目的"而製作?所以稱此郵件為"自然",相信大多數集郵人士都可認同.但相同的場景,唯一不同的是,今日郵件上的郵戳銷的是臨局實寄戳,那這郵件顯然無"自然'可言;或是郵件上貼面值不一的套票,差額補上郵資券或常用票,那顯然也稱不上"自然";或是郵件封皮為郵局發行的首日封.局贈封,那也不會被多數集郵者認為是"自然郵件";或是此郵件收.寄件者皆為同一人,由於實際郵務幾乎不可能出現此種情況,當然也不算自然;或是郵件上蓋癸戳.紀念戳.風景戳...,由於這些都可輕易被集郵人士辨識出帶有某種"集郵目的",自然都不會被集郵者當作是"自然郵件".又比如說某信封上意外被人發現貼的其中一枚票為變體票,但因為無法以此枚變體票而斬釘截鐵地說這是為集郵而製作的,所以稱其為自然封並不為過;但是如果該郵件上貼了8枚票,其中5枚票全是變體票,由於此種正常狀態下,無意間剛好買到5枚變體票同時貼在同一郵件上純粹為實寄的機率實在小到趨近於0,所以理所當然認定其不具”自然”性.

舉以上幾個例子,大致說明何謂"自然",何為"不自然".但是否"不自然"的集郵郵件就不適合拿來參展競賽?就不夠珍罕.不具收藏價值?倒也未必如此.很多明顯為集郵者之作的集郵郵件,不僅照樣參展無誤,而且拍場上更是眾多藏家競逐的重要目標.例如:前幾期蟠龍拍目封面東北44加蓋與飛雁實寄封,所貼的票均為變異票,幾乎可以斷定是某位集郵前輩刻意之作;但即使為不折不扣的"集郵封",也無損其珍罕之地位及郵史價值.所以郵展上所展出的郵件,並不需要完全強調"自然",偶爾放些珍罕的"非自然"集郵封,對郵集來說不會有負面影響,反而在珍罕性項目會有加分的作用.再譬如邵嶽峰前輩的巨作--首次新台幣加字改值郵票,當中東北44加蓋變異票實寄封種類更是可觀.觀賞完這些集郵封,只能以"嘆為觀止"來描述讀後感想,絕對不會對這些集郵封存有絲毫不敬之意.

然而,一部郵集或私人藏品中,如果全是所謂"非自然"郵件,似乎又顯得過於單調.一來,可以存有大量變異票製作郵件的先天條件並不容易達成;再者,收集郵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反映當代郵史.如果能找到許多"自然郵件"完整介紹郵史變化,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不過,可貴的"自然郵件"原先存世數量畢竟有限;有些郵史的演變,最初若無郵人刻意製作郵件加以紀錄,可能早已灰飛煙滅,甚至被後人視為從未發生.如果這段郵史因此讓後人遺忘,豈不十分可惜?所以,郵人也逐漸發展出製作"仿自然郵件"的因應方式,克服"自然郵件"難產.隨時間消逝的困境.藉由親身製作這些"仿自然郵件",有效紀錄當代的郵史.何謂"仿自然郵件"?就是郵人經心規劃,以模擬"自然郵件"的形成模式,完成郵件的收投程序,達到其快速收集郵品.紀錄郵史的集郵目的.既然稱作"仿"自然郵件,當然就不是真正的"自然郵件",同樣是"非"自然郵件,同樣是"集郵品".但藉由郵人精心刻意地模仿,以期達成有如一般自然郵件的"自然"效果.仿得越"自然",越不像集郵品,越符合郵史.規則,越需花更多心思規劃製作,難度也相對提高,當然是越顯難得.

集郵封不是自然封,但可以是仿自然封,也可以是完全不具自然性的純集郵品,端看郵人如何製作了?
[ 此貼被土豆在2007-03-09 20:21重新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升級點數:3(黑人)
  • 我愛創意!我愛收集品相完美的華郵新票!!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2847
    精華: 0
    發帖: 2635
    升級點數: 1519 點
    金錢: 10306 金幣
    線上時間: 458(時)
    註冊時間: 2006-02-18
    最後登錄: 2025-02-24
    1樓  發表於: 2007-03-10 06:30

    說實在的,有些時候使用不正確的郵資,反而比較像自然封,特別是在某些國家.像是從巴西寄明信片回台灣,正確郵資是2.05元,但其中0.05元的郵票根本就很少,一般郵局都是直接算你2.00元,或2.10元.
    至於在一些前蘇聯國家,公務員的素質真的差到一種程度,我敢保證,很多郵局人員連正確郵資是多少都搞不清楚.同樣的國家,寄同樣的郵件,有些郵局收125元;有些收175元,直接刷郵資機;有些四捨五入,直接收200元;有些郵局狀況外,說要350元,我說怎麼可能,她說:不然你可以到200元的郵局去寄,我們這裡就是要350元;有些邮局更絕,翻資料翻了半天,又打電話去問別人,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不知道正確郵資是多少,請你明天再來...
      » 綜合討論
    Time now is:04-24 01:42,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