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流覽
集郵討論區
郵局局屋照片接龍活動
綜合討論
自動化專區
原圖卡專欄
郵戳專區
原地集郵
片封簡專區
郵票發行討論
古典及民國郵票研究
專題集郵與郵集製作
郵資票品投資漫談
新手區
郵會事務區
臨局消息及郵幣票卡訊息及新聞專欄
Philatelic Forum
交流買賣區
清清網代辦區
交流買賣區
義賣區
其他討論區
錢幣鈔票綜合討論
各種票卡討論
郵友話家常
電腦使用問題區
版務區
網站事務區
登錄
註冊
遊客
帖子:
今日:
我的主題
我的回復
我的收藏
好友近況
清清網首頁
討論區首頁
搜索
社區服務
廣告管理
常見問題
銀行
朋友圈
勛章中心
道具中心
部落格
搜索工具
點數兌換
藍色簡約
清涼一夏
官方版面
臨局消息及郵幣票卡訊息及新聞專欄
郵戳專區
郵會事務區
清清網代辦區
新手區
綜合討論
»
郵戳專區
»
台灣古地名 您或許用的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 帖
主題 : 台灣古地名 您或許用的到
使用道具 |
複製鏈結
|
流覽器收藏
|
列印
加為好友
黑人
http://blog.xuite.net/c0916439
級別:
討論區版主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UID:
1172
精華:
6
發帖:
3373
升級點數:
1578 點
金錢:
37479 金幣
線上時間: 995(時)
註冊時間:
2005-08-28
最後登錄:
2025-02-20
樓主
發表於: 2006-12-18 21:59
全看
|
小
中
大
台灣古地名 您或許用的到
台灣古地名探源 (長知識嚕)
基隆: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翻譯 而來的。
台北: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俗稱坩仔賴。
汐止: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回返了。
景美: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堿O「溜公圳」灌溉水渠的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犁大約能開墾五甲地,每戶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稱之。
石牌: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大稻埕。
萬華: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以稱為蘆洲。
板橋: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得名。
桃園: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後來才叫桃園。
觀音:「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之。
中壢: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立的縣。
新豐:新豐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媯n陸,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思。
後龍: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得名。
通霄: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河」,後來政府覺得「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投社的社名。
埔里: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爍,十分亮麗。
鹿谷: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仔,在這?媟f工寮,因此而得名。
竹山: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媥薨搵謢a的功勞,因此而命名。
草屯: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鹿群聚集在 這?堙C
花壇: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花壇」。
員林: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在這?堳塈瓛齱A取名員林。
雲林:「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嘉義: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義。
民雄: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似的「民雄」。
新港: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得名。
水上: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後來又稱「台南府」,從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
新市: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媬v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此稱為「彌濃」。
佳冬: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似讀音的 「佳冬」。
?甯K:?甯K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甯K」
滿州: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稱「滿州」。
台東: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枯萎的樣子。
長濱: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媟f架瞭望台對抗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之地。
瑞穗: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豐濱:豐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娷O生萬年青,舊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萬年青的譯音。
壽豐:壽豐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原的人。
蘇澳: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八德:清乾隆十年(西元一七四五年)閩、粵移民自南部北移至此,居住下來的有八姓,即謝、蕭、邱、呂、賴、黃、吳、李姓,每姓各築一屋,故得「八塊厝」之名。
『八塊厝』,民國九年改稱『八塊』;又於民國二十五年改名『八德』。而後經多次行政區域改革,於民國八十四年一月一日正式升格為八德市。
三義:以前北部是平埔族打哪叭社居住的地區,南部則是巴宰海平埔族的移住地。全鄉都是原始森林,其中以樟木尤為茂盛。據文獻記載於清雍正年間有「淡水廳貓狸堡三叉河庄」的封域,但真正開墾則始於清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有潘大猷入墾南端,聚居於鯉魚潭一帶,現在鯉魚潭村「番仔城」相傳即是當年潘氏之部落所在地,同時另有少數廣東客家人進入雙連潭、拐子湖及魚藤坪等地,過著狩獵、採樟、伐木及防阻原住民襲擊的生活。
沙鹿:約在西元一六五0年。荷蘭人、西班牙人佔領台灣時,便開始著手進行全台島民調查,當時沙鹿稱為「沙轆社」,共有三十餘戶,是平埔族中的大村落,文獻指出這個族群名為Papora(拍瀑拉族)。他們的生活以狩獵捕鹿為主,並從事簡單的耕作,種植芋頭、甘藷、玉米等? @物。居住於沙轆社的平埔族原住民,對於本地的拓殖、開墾有相當的貢獻。 他們居住在大甲溪以南、大肚溪以北的地區,分為四個聚落,最北的一個是「Gomach」,而「Salach」位於「Gomach」南邊的大肚台地西麓,這是此地最早的文獻記錄。
北港:原稱【笨港】,清康熙二十二年始由福建沿海移民開墾,並設 墾長流轄設公館為徵稅機關;雍正九年置笨港鎮丞,分駐稽查地方兼調查 船隻,並置『千總』,乾隆初年置釐金局,船隻出入甚鉅,當地遂成一市 街,光緒二十三年設台中縣北港辦務所置,日漸繁榮。民國三十四年一月 十九日廢止原日據時代台南州北港群北港街役場,成立台南縣北港區北港 鎮公所,民國三十九年十月本省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廢除區制,北港鎮改 為隸屬雲林縣。
柳營:昔時稱謂「查畝營」,顧名思義據傳於鄭成功時代設官衙於此。查測田畝故命名為查畝營,屬於鐵線橋堡,至日本佔據後,嫌為不雅之稱,遂將大多數居民劉姓之劉字音韻日音謂柳,故譯改為柳營。
?甯K:舊稱「瑯嶠」。瑯嶠(又稱娘嬌、琅嶠、娘嬌、浪嶠)一詞殆為排灣族語的漢字音譯;而最早見於荷蘭史料,其音譯為Longkiauw-Lonckjau.
蘭嶼:張巒著「東西洋考」中稱蘭嶼為「紅頭嶼」。因台東海濱遠望太平洋可見紅色島嶼,後因當地盛產蝴蝶蘭。
歡迎參觀黑人集郵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c0916439966/twblog
大陸郵友請進入清清集郵網參觀
http://chch.idv.tw/phpwind/read-htm-tid-7123.html
過去的已過去,未來的還沒來,懊惱.得意.擔心.期待都是妄想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宋.無德禪師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加為好友
geoff
級別:
郵務工
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UID:
419
精華:
0
發帖:
135
升級點數:
54 點
金錢:
1293 金幣
線上時間: 59(時)
註冊時間:
2004-10-01
最後登錄:
2012-07-06
1樓
發表於: 2007-01-10 16:52
全看
|
小
中
大
在先賢劉銘傅所辦郵政裡 , 正站 "張熙厝" 在後續的資料消失 , 現僅在 "嘉義郵局采風錄 " p.91提到 "在今莿桐南" , 這和 " 他里霧 " (今斗南 )相距太近?請教高手同好解惑 , 到底在現今的那裡 ?
頂端
回復
引用
分享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
郵戳專區
http://59.127.103.64/phpwind
訪問內容超出本站範圍,不能確定是否安全
繼續訪問
取消訪問
Time now is:02-22 15:40,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