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中正堂(加蓋英文字軌)接卷票??
級別: 郵務佐
UID: 429
精華: 0
發帖: 1853
升級點數: 392 點
金錢: 89375 金幣
線上時間: 994(時)
註冊時間: 2005-08-30
最後登錄: 2025-01-23
樓主  發表於: 2006-07-08 14:29

中正堂(加蓋英文字軌)接卷票??




高雄074#機,字軌AS,這兩張不是前後連續的,

請教各位高人,可以判斷爲 中間有接卷嗎?
級別: 郵務佐
UID: 429
精華: 0
發帖: 1853
升級點數: 392 點
金錢: 89375 金幣
線上時間: 994(時)
註冊時間: 2005-08-30
最後登錄: 2025-01-23
1樓  發表於: 2006-07-09 12:25

引用
下面是引用YMK於2006-07-08 16:10發表的:

上面那張圖幅居中,
下張圖幅偏右.


請問是否可以判定 是採用了兩卷票接合起來再加印了AS字軌?
級別: 郵務佐
UID: 429
精華: 0
發帖: 1853
升級點數: 392 點
金錢: 89375 金幣
線上時間: 994(時)
註冊時間: 2005-08-30
最後登錄: 2025-01-23
2樓  發表於: 2006-07-09 17:53

引用
下面是引用xiao於2006-07-08 14:29發表的中正堂(加蓋英文字軌)接卷票??:
[attachment=13248]


高雄074#機,字軌AS,這兩張不是前後連續的,

請教各位高人,可以判斷爲 中間有接卷嗎?






可能是我小學語文沒學好,問的問題大家看不懂吧??
看來我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了

再介紹一下,我這兩張票,前後不是連續的,背面也沒有膠帶。
兩張都是加印AS字軌,同樣是074#機號,
上面那張左側白邊和右側白邊寬度基本相等,圖幅居中。
下面那張左側白邊寬,右側白邊窄,圖幅偏右。

前天拿到這兩張票,看過以後,我就有個疑問:
1、是否郵資票在德國出廠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同一卷票2000枚堶惘釣熇媢炴T(左右寬度不一樣)的情況呢?
2、如果不是第1點,
那會不會是在臺灣加印AS字軌的時候,中間接過卷,導致同一卷票(加英文AS字軌以後的同一卷票)出現有兩種圖幅的票?
級別: 郵務佐
UID: 429
精華: 0
發帖: 1853
升級點數: 392 點
金錢: 89375 金幣
線上時間: 994(時)
註冊時間: 2005-08-30
最後登錄: 2025-01-23
3樓  發表於: 2006-07-09 20:34

引用
下面是引用土豆於2006-07-09 19:44發表的:


第1點跟第2點都有可能發生.
前面已經回答過了-- 只能說有可能接卷(第2點),但也可能沒有接卷(第1點),.
換言之,沒辦法100%斷定有接卷...



那如果是第1點, 是否可以判斷爲在德國印刷廠出廠的時候就已經是“接過卷的票”了?

難道在印刷的時候,同一卷票(應該是由一大張裁出來的一卷吧?)就已經印出左右寬度不同的票了??
級別: 郵務佐
UID: 429
精華: 0
發帖: 1853
升級點數: 392 點
金錢: 89375 金幣
線上時間: 994(時)
註冊時間: 2005-08-30
最後登錄: 2025-01-23
4樓  發表於: 2006-07-10 17:33

引用
下面是引用CHAN315於2006-07-10 01:57發表的:

1、是否郵資票在德國出廠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同一卷票2000枚堶惘釣熇媢炴T(左右寬度不一樣)的情況呢?

有可能出現. 印刷的時候, 應該是同一卷白紙, 連續重複印上同一票圖, 因此只要印刷時紙張稍有偏移,理論上就可是出現左右寬度不一樣.



有沒有可能是在一大張紙裁切的時候,有一列的票裁偏了,
造成一整卷2000張票左側白邊寬右側白邊窄?

就類似一大整張郵票,在打孔的時候齒孔位置偏移,造成左右邊寬窄不一樣?

我只見過打孔錯位,沒見過郵票圖案印偏位。
級別: 郵務佐
UID: 429
精華: 0
發帖: 1853
升級點數: 392 點
金錢: 89375 金幣
線上時間: 994(時)
註冊時間: 2005-08-30
最後登錄: 2025-01-23
5樓  發表於: 2006-07-10 20:20

土豆 看了你贴的票,我想你说的“都有可能”是对的。
我那两张票,第一张右边1.8mm 下一张右边宽1.2mm


我是因为没有亲手打过票,所以才会有疑问,
还请各位邮友多指教~~
Time now is:02-03 16:41,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