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V-MAIL`是勝利郵件嗎?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773
精華: 96
發帖: 273
升級點數: 755 點
金錢: 2578 金幣
線上時間: 36(時)
註冊時間: 2005-02-19
最後登錄: 2013-01-20
樓主  發表於: 2005-08-15 08:28

`V-MAIL`是勝利郵件嗎?

          

            「V-MAIL」是「勝利郵件」嗎?
  國內的郵人,相信在九成以上,認為「V-MAIL」是「勝利郵件」。因為,大家所接觸到的「V」字除電子學之外,幾乎是代表著「勝利」的意思。職是之故,有此看法並不為錯。不過在前些時候,蒙楊本安郵兄寄贈一份有關「V-MAIL」之影本,深入詳讀之後,這才發覺往昔之定義與原意大相逕庭。因此乃將原文摘譯寄《大明報》發表,而此文之敘述就當它是篇續文吧。
  「V-MAI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季,美軍為使海外駐軍與國內親友之郵件暢通而設計的傳遞方法。當時除由美軍作戰司令部主導之外,民間尚有柯達公司的直接參與。但因其體系不同於軍郵與常郵,故乃臨時以「V-MAIL」做為代號。此通信法推出之後,軍中與本土的郵信來往,再也不怕敵人砲火的肆虐矣。
  原文的作者詹姆士哈德遜〈James Hudsen〉,他是個陸軍的低層軍官。在戰時,他是首批被派往柯達公司接受「V-MAIL」操作訓練的成員之一。因此,他的述文之可信度甚高。其文內對「V-MAIL」的成立經過,以及操作方法全都深入的描述。並且把個人在執掌「V-MAIL」生涯中的點點滴滴,穿插敘述,所以讀來活潑生動,令人激賞。
  哈德遜說:「V-MAIL」是美軍獨有的創舉:它是利用顯微軟片將信件縮攝成電影底片付寄,抵達目的之後,再由當地「V-MAIL」站將之放大,並印於規格紙上派送至收信人手中。故在當時,大家便給予取名為「顯微軟片縮印信件」〈Microfilmed Letters〉。詳細的製作過程,大致如下所述:
  首先寄信人需把信文寫在8X11吋的「V-MAIL」格式紙上:之後由工作人員將其縮攝至電影膠卷的格內。每卷軟片長一百米,恰可容納一千五百封的份量。飛行員只需將它放入郵袋內,它便可省下三分之二的裝載空間與重量。膠卷抵達目的地,駐在人員立即將它放大並印於紙上,然後修裁與摺疊裝入信封,再按收信人地址分發派送。整個過程十分容易,但其作業員卻需不停的與照相機底片與燈光暗房接觸。

  「V-MAIL」的第一個基地設在英國,第一封信發於一九四二年六月四日。發信人是美軍駐英倫列島的司令強尼少將,收信人則是總統羅斯福先生。信文內容:「總統閣下;本部的V-MAIL服務業已裝設妥善,謹以愉快之心情向總統報告……目前,沒有其他方法可使吾軍與其家庭之連繫如此的便捷與安全。而此服務之設立,足以說明吾等正朝著勝利之路邁進……。」

  同日,第二封由駐英大使韋南特發出,收信人也是羅斯福總統。信文內容:「總統閣下;真高興有機會自英國發第一封V-MAIL給您。此項服務對千千萬萬的駐外官兵而言,不啻是個天大的喜訊。而那些在家候凱旋的家屬與親友,更是給了他們鎮定與期盼之勇氣。它更明示;美國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業已連結成為強而有力的團結精神。相信大家,都會感激斯項服務之設置。謹致最佳問候……。」
  從上述原作之敘述與最先二封信的內容來看,「V-MAIL」似乎與「勝利」並無直接的關連。有嘛,只是在首封內提到:「吾等正朝著勝利之路邁進」而已。至於有人會將「V-MAIL」譯作「勝利郵件」的原困,猜想可能是在辭典上查其解釋而予引用?況且,「V-MAIL」自一九四二年開始,戰事結束亦跟著解散。難不成二次大戰之勝果,乃因「V-MAIL」設置而成乎?
  基於郵識研究之需,正本清源實有必要。因此,對於「V-MAIL」之解釋,拙見以為將它譯為「顯微軟化縮影信件」,或譯做「縮影郵件」比較恰當,但不知方家以為然否?
【集郵工作坊】

  » 綜合討論
Time now is:04-29 07:13,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