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集郵利益說
級別: 榮譽會員
UID: 773
精華: 96
發帖: 273
升級點數: 755 點
金錢: 2578 金幣
線上時間: 36(時)
註冊時間: 2005-02-19
最後登錄: 2013-01-20
樓主  發表於: 2005-06-17 12:13

集郵利益說

               『集郵利益說』

  郵人投入集郵嗜好之動機,根據個人所知,十有八九是受利之誘導而投入。然因礙於顏面而不敢坦陳直言,遂藉益智、交友為提大作其儲財積蓄之千秋大夢。迨至施行有段時日之後發現,集郵並非如想像般易於聚財之時,前所積存之郵品,立刻就被打入冷宮永不見天矣。其實,類似這種心態之集者,國內外郵壇上處處可見,新謂〝見怪不怪〞,日久而後便無人會再提起啦。

  翻遍國外之集郵文獻與著作,從未發現有文章描述集郵利益有儲財這項。常所見到最多者只有點到交換(Trade/ exchange),交友(Friendships),以及增長見聞(knowledgements)三項而已。而將集郵與金錢拉在一起者,泰半是郵商作家之傑作居多。郵史上著名的郵商如查理士菲律普斯(Charles Philips),史丹利吉本斯(Stanley Gilbons),瓦特爾史考特〈Walter scott﹞,及約翰福斯〈 John Fox﹞等,那個不是為文一再地強調集郵是種.投資,〈Ivestment﹞。而明格斯〈Minkus﹞,大衛克門〈David Clareman﹞,麥基爾〈Mckeel﹞與里蒙韋爾〈Rymond Weil﹞等,他們則是強調集郵是〝儲蓄〞〈Saving﹞。在這些〝郵壇推手〞們的促銷與強勁的文宣濡染之下,於是〝儲財〞或〝投資〞的效應便在郵壇上逐漸發酵乃至萌芽。

  台灣郵壇蕞爾之地,因有經濟奇蹟之庇蔭而有強大之購買能力,除此之外,實在看不出她有甚麼特點。尤其是在郵市狂飆時期之瘋狂表現,至今猶讓外人感到不可思議。或許就是這個潛在基因的存在,台灣郵人求利就更加的熱切。因此,台灣郵壇的早期集郵動態上,研究與探索的投入少之又少。此外,若是冀望在集郵上能收益智,交友之益可能也是一種奢望吧?就以經驗所知,郵壇上熱心長輩寥寥可數,每有疑問徵詢泰半無回應者居多。

  不過,近些年來新生代的崛起已為台灣郵壇注入不少新鮮氣息。早被遺忘的研究和探索漸漸有人問津,從一些新生代郵集的表現上,可以斷言假以時日必成大器,縱使該現象並非很多,但已足夠令人感到安慰矣。   【集郵工作坊】

級別: 討論區版主
UID: 5
精華: 6
發帖: 7131
升級點數: 1397 點
金錢: 12808 金幣
線上時間: 2185(時)
註冊時間: 2005-09-11
最後登錄: 2024-10-16
1樓  發表於: 2005-06-19 08:39

在台灣目前從事集郵活動的人士大致可分成兩類,一種是在郵言商,另一種是愛郵而成郵癡,兩者各取所需,在郵壇上都是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少的郵人這兩種角色都曾參與過,在郵言商我不擅長,無法給大家什麼好的建議;但是因愛郵成痴的部分,在這十餘年集郵的生活體驗中,我只有一個感想,那就是:即使世界上所有人都認為集郵是一件既無聊又落伍的事,我還是寧願被世人當成傻瓜,仍對集郵而樂此不疲。翻翻我收藏的郵品中,在郵市熱絡時購入的藏品,其實僅佔目前收藏的一小部分而已;反倒是在多數人棄兵卸甲、逃裡集郵這個領域時,正是我對郵品鯨吞之時期,只恨資金不夠全部囊括這些廉價卻被冷落在一旁的優質郵品。目前我還學會一招能以最少金錢,卻能購得最多郵品的招術,那就是當許多人都說:「近來某某郵品身價不斷往上攀高,再不買就會後悔莫及」的時候,就是我對這項郵品說「No」的時候,一毛錢也不願意花在它身上。
我愛創意!我愛收集品相完美的華郵新票!!
級別: 郵務工
UID: 34
精華: 0
發帖: 704
升級點數: 78 點
金錢: 1141 金幣
線上時間: 119(時)
註冊時間: 2005-09-10
最後登錄: 2022-11-10
2樓  發表於: 2005-06-21 06:10

我小學剛開始集郵時(民國82年)
正值郵市熱絡的時期
記得當初為了買一張童玩新加坡小全張
好幾天的中午都吃泡麵
只是為了買童玩郵票

牯嶺街的老闆也曾向我推薦一些郵票
說某某郵票後勢看好
買了不會吃虧

現在我即將步入軍旅
因打工而存了些$$
回頭再看那些當初後勢看好的郵票
現在好像都不怎麼樣了.......

集郵伴我渡過了我的求學時光
就算過了那麼多年
我還是喜歡集郵


*於2005/06/21-06:11:48修改本篇文章*
  » 綜合討論
Time now is:04-24 08:25,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