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戒之在貪與痴』
郵人剛剛踏入郵海,他的選擇能力很差,每有郵品留過眼前,他就像是一塊乾燥的海綿遇水猛吸不止,恨不得將那些郵品統統買下來。等到某天稍有經驗開始整理,這才發現早先許多買入根本就是多餘。於是這些多餘化為垃圾,自己不知該如何處理。經年累月的堆積,往往容易招惹家人的埋怨。
專家建議:這些多餘的郵垃圾,可以作為慈善捐贈給需要的人。或者,將它當作禮物饋贈親友或郵友。最差還可以將它們分門別類集中起來,可以用作為初級的集郵教材。處理的方法何只千百,奈何敵不過人類「蔽帚自珍」的心態作祟,左一個不捨右一個可惜,最後這堆郵垃圾依然留在身畔無法消化。
為了消除這種堆積的形成,個人以為,一開始就得灌輸給新人以正確的觀念。如同專題做法,先在眾多品目中找出自己喜歡的主題。然後依著這個主題,循序漸進的去收集郵品。票、封、片、簡或是文具用品與主題相關才予收留,如此一來,至少可以省下百分之五十的空間。
郵壇先進一再的教誨,勸諭郵者在收集油品之時切忌在「貪」。原因是一有貪念必定良莠不分,以致混雜之後而失去整理的興趣。雖然「貪」自很受郵人推崇,奈何人性使然,所以到了最後仍無法根除貪念。只要見到郵品流過眼前,那股子貪念油然而生,於是便不管三七廿一的,將那些需要不需要的西全都納入郵集內。而此貪心結果,遂為自己的集郵生涯,留下一堆不可原諒的郵垃圾。
再者,全球的郵品發行日多一日,沒有一位及者可以全部收集齊全。即使一個地區發行品,付出一輩心血也無法集全。所以,集者若是貪蒐貪集,勢必弄得吃力不討好的收場。
另一種收集的缺點就是「痴」,對郵品癡迷執著。這項毛病有人說它好,但亦有人嫌它不好。但若用中肯的看法論判,癡迷實在不太適用於集郵。翻開外國郵史可以發現,許多痴心郵者為迷一票或迷一封,常常無法自我而做出逾越到得之行為。更有甚者,將自己的親朋好友傷害或奪命。像這樣的痴迷法,豈非違背了消遣嗜好的原則嗎。
集郵是舶來品嗜好,外國會發生的事本地亦有可能。為求未雨綢繆國人應該警覺,否則陷入其中悔之晚矣。 【集郵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