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談奇』
高中上物理課時,指導老師突然問同學:「在相對論尚未化成公式之前,科學家如何來闡釋它的存在?」我們這班向有放牛班之稱,問我們玩的無不精通,但問課本全都啞口無言。這時老師罵我們笨外,他告訴我們說:「很簡單嘛,就是用中國人造句的對仗法;上對下、左對右、男人對女人嘛,笨唷!」當然這是一則笑話,不過老師這種另類教法,的確幫我們打開學習物理的興趣。
笑話至此打住,讓我們言歸正傳。倘若將此另類論調把「相對論」導入集郵四益的範疇內,那麼「四益」的相對就是「四害」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怡情」之益:它可是集者鬆弛緊繃的生活,達到心平氣和神氣清爽。換言也就是說,「集郵」的起碼效果,可藉那些花花綠綠的方寸紙片調和您的心情。然而翻開由史看看:自有集郵活動迄今百餘年堙A郵壇竟有不少郵者因郵傷情。有人為了某種名珍,鎮日空想夢幻將之據為己有。有人則是為它一枚而使氣,強取豪奪在所不惜。結果好端端的「怡情」之嗜好,變成為「傷情」消遣多麼可惜啊!
其此談到「益智」之益:凡是集郵人士好奇心特強,他們為了知道這方寸紙的背景底細,不惜工本投入研究與探索。久而久之,從一門外漢變成達者。天文也好地理也罷,他們都能熟如家珍,就連其週邊常識也都略知一二。反之:由於「速食文化」之滲透,以致郵壇養成許多速食集者。
速食郵者專買別人研究在案,或者已有成果的郵集化為己有。大量參與各種競賽展出,藉以博取高階獎牌。因為這些郵集非其本人自做,所以次次展出內容一成不變。國內國外如此,這有如何能夠獲得集郵之「益智」目的呢?
再來就是「儲財」之益:吾敢斷言,偌多的集郵人都衝著這個誘因而投入集郵。然而,結果因郵而致富者寥寥有數。最淺顯之例子就是,今天買入明天賣出就已面值不保啦。萬一有天您有極需要賣,情形更是慘然,能夠八成得手已是僥天之幸了。而整部郵集的出售,還的看您獲得的獎位定價。有些嚴苛要求者還需看集內的郵品多少?珍品多少?是否合於要求條件等等相當麻煩。因此,說集郵可以「儲財」倒不如說「損財」來得洽當。
至於說到「交友」之益:此益更是讓人質疑,郵史上許多名人都很孤單,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珍稀不被偷盜搶奪,根本就不與他人來往。這裡所指的交友,大概就是初集時期的互相交換郵票,或交交筆友吧?剛開始大家還會有來有往,一段時間過後,開始有人黃牛不按規矩,如此又怎能夠稱做交友呢?而捨此交友方式外,其他根本就無友可交嘛。
總言之,集郵之益根本就是一可望不可及的宣傳口號。大家猛推集郵之益而將其害掩蓋,等到投入發現不是這回事之時,想抽腿已來不及了。本文主旨不是反對集郵之益,而是藉「相對論」的這塊磚頭引出大家的「反向思考」能力罷了。【集郵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