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語
書終於編好了,總是要寫點東西塞責,面對厚達280頁的文稿,內心真的由衷感謝眾作者們的支持。
全書分為八大類46篇郵文,有大清郵票郵史5篇、民國郵史聚焦7篇、臺灣郵史漫談13篇、僑批史料鉤沉2篇、兩岸郵史薈萃6篇、印花稅票風華4篇、郵人﹒郵識﹒郵藝7篇和原圖卡中尋趣2篇。
朱東興的中國驛站封是個新話題,值得大家按讚、李春光最近著力於紅印花郵票研究,此次紅印花大貳分乃其綜合各家資料集其大成,非看不可、鄭揮的仙女廟民信古封,細數著使命必達的民間郵遞、王人瑞是變異票權威,這回談談蟠龍漼凶蠾漜慼B張志明的中英文日戳再探,為這一清末民初郵戳做足功課。
姜劍的蒙古獨立後郵戳變化,提供郵人很好的研究課題、今年是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葉壬林、李鑫、曾晟三篇抗戰郵史足以讓我們感受當時郵務人員的艱辛、陸根大、朱天文的地方郵史,為自己的故鄉留下郵政註腳、賴明佶的郵資半分疑義,盼有知者寫文釋疑。
沈英明、張明富、吳振輝的日治台灣郵史各有特色,非著力甚深者可為、俞兆年、龍友、Swift光復後早期台灣郵史,讓大家緬懷一下這段動盪的時代、阮宏耕、陳柏諺的聞人郵史,讓人有思古之幽情、沈家旭的夜間投遞專文,將這種新業務詳細介紹,拓展了郵史新視野、彭裕皇軍郵二O九局郵戳的新發現,奪下本島軍郵戳第一寶座、張有義的中興新村郵戳匯集,讓人驚訝其多采多姿、鍾火盛、一丁的短文精鍊,從冷門郵戳下手亦有其奧妙。
蔡煥欽的越南寄汕頭僑批,見證南越政府對華僑跟故鄉匯兌的管控、萬冬青僑批研究及推廣成果,讓閩粵這種特殊通信方式登上世界舞台;岑橙坡、何輝慶、楊敏寬、姜運南、麥國培、肖建等六篇的兩岸郵史包羅萬象,著力於這方面的同好可有滿滿地收穫;焦繼承、韓進文、劉仁民、鄭定國的印花類文章,讓讀者領略舊文獻的歷史味道。
游振傑為印花稅票專家,現轉型為地方文、郵史工作者,特將處女作提供本刊,讓讀者有先睹為快之樂、郭玉燦的台中公園和火車站,相信會讓很多人勾起暖暖的回憶、陳祥吉介紹曾晟的集郵奮鬥歷程,把一個青年結合嗜好和事業,進而辦得有聲有色的過程娓娓道來、王劍智拜訪英國赫德故居,留下一段時差百餘年的邂逅、蕭文、胡慧燕和太陽的專題類小品文,饒富郵趣,讀起來沒甚麼壓力;陳俊雄和謝朝枝原圖卡專文,各有擅場,實圖中有話的最佳演繹。
初次承接年刊編務,若干舛誤在所難免,此蓋皆吾人管窺之謬,冀會員讀者能宥諒,並把榮耀留給作者,缺失見告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