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談集郵文獻』
集者與集郵文獻接觸的機會不亞於郵品,接觸集郵文獻的目的,不外乎想從中汲取一些郵識。有些人將它當成郵品收集,於是它也成為一種令人著迷的集郵項目。迄今投入其中的郵人,大有越來越多的趨向。
所謂的「集郵文獻」,它是指經由印刷且曾公開發行,與集郵相關之文書和稿件。它的主要項目包括;書冊、目錄、文件、原稿、刊物與報章雜誌等等。唯一條件是它們必須與郵事相關。
集郵文獻的產生;大都是出自郵人對郵品的研究,或對資料的分析與歸納後所匯成的心得紀錄。因此,集郵文獻可分「研究探索」與「資訊集合」兩大部分。資訊的統合是「郵史」產生的憑藉,研究探索則是「郵識」建構的根源。不論郵史或郵識,它們都是郵人必備的基本常識。
「集郵書刊」,它可說是集郵文獻的臨時落腳處。美國賓州圖書館曾編輯一本「美國集郵期刊索目」,將全美新發行和已存在或曾發行的集郵期刊,分別編以序號,並將其發行日期、地點與發行者、何時創刊、何時停止、詳細臚列以供查考。
「郵拍目錄」,它的發行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期,研究郵拍目錄可以讓集者獲得正票以外的資訊。例如:郵票之變體獲珍品的存在,這些資訊在一般正規的郵票目錄中不見得會登錄。尤其一些深入探索的集者,常藉著郵拍目錄,追蹤溯源追查出珍票的來龍去脈。如此不但能增加集郵樂趣,而且還會因它親近拍錄而熟悉行情,在郵品的購買上不會吃虧上當。(待續:摘自林氏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