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 臺灣郵票的投資前景-------各位你認為呢?
級別: 新手
UID: 1076
精華: 0
發帖: 8
升級點數: 6 點
金錢: 169 金幣
線上時間: 0(時)
註冊時間: 2005-06-02
最後登錄: 1970-01-01
樓主  發表於: 2004-10-31 00:42

臺灣郵票的投資前景-------各位你認為呢?

偶然在大陸一個網站看到這一篇報導...轉載分享各位討論..討論

來源:石家莊集郵報 趙玉傑 
時間:2004-10-13
網址:
http://www.hebeistamps.com.cn/showlist.asp?kind=5


自1981年海峽兩岸關係鬆動以來,大陸集郵界興起了收集臺灣郵票的熱潮。西安、成都、長沙、重慶、廣州、天津、石家莊、北京先後舉辦了海峽兩岸郵票展覽,規模一次比一次大,臺灣票品一次比一次多,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大陸的電臺、電視臺、報紙、雜誌等新聞媒介,紛紛介紹臺灣郵票,出售臺灣郵票的郵票商店也陸續開辦,形成了收集臺灣郵票熱,使收集、投資臺灣郵票的集藏者越來越多,造成了臺灣郵票價格的不斷上升。

臺灣郵票選題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家知道,由於歷史的原因,在40年代末期,北京故宮等處的許多古物、古畫都到了臺灣,這無疑爲臺灣郵票提供了無可倫比的選題條件。加之臺灣郵政總署中的當權者中又有特別崇尚中華古物、古畫者,所以在發行郵票時每每不忘推出中華之瑰寶。而且在反映我們文化古國的古畫上還不斷確立和創新最適宜的表現形式,陸續把許多原來專供皇帝賞玩的古畫珍品推到世人面前,使世界上的炎黃子孫爲之驕傲,使其們民族爲之驚歎。

總之,臺灣借助這種體裁發行郵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致於世界上的郵人都在盼望著新古畫票的出臺。另外臺灣郵票選郵票選題十分廣泛,多反映中華民族的人與事、文學古典,描寫民間故事,繪製風光名勝,反映歷史人物,介紹辛亥革命烈士,等等。郵票選題思路非常開闊,印製非常精美,把歷史珍藏在皇宮的古畫搬到方寸郵票上,使人們踴躍購買,古畫系列郵票成爲當今世界上最熱門郵票之一。

我國早在 1932年6 月3日就發行了“西北科學家考察團紀念郵票”, 此套郵票的圖案是元代名畫“平沙卓歇圖”。我國古畫系列郵票以臺灣反映的最多,到現在發行了38套。1968年6 月臺灣發行五聯“清明上河圖古畫”郵票,震動了世界郵壇,使海外華人競相收集,臺灣古畫郵票年年升值,由於倍受人們喜愛,仍不惜重金購買。如今一套臺灣四皇帝古畫郵票內地價格早已超一千元以上。故宮的許多文物早已成了世界珍寶,把這些珍寶選進郵票,讓更多的人欣賞,有故宮古物三十六寶,清、明、宋代瓷器二十寶、琺瑯器十六寶,古代玉器1-2組,古代銅器1-2組,古代雕漆器1-2組,古代錢幣1-4組,古代名壺、古代如意等等。

任何一個集郵者或不集郵人士看到這些反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古色古香的瑰寶時,都會感到自豪和驕傲。這些郵票激勵人們爲骨肉同胞團聚而努力。盼望祖國大統一,早日通郵,直接交流郵票。1985年發行的詩詞系列郵票-元曲,這套郵票是臺灣林天時教授參照詩配畫形式融詩、書、畫、印一體創作出來的。元曲郵票佈局典雅、意境高遠。面值五元的票面裏,三位流落天涯的遊子撫胸長歎,借酒澆愁,縷縷思鄉之情纏繞在心頭難以排除,秋風瑟瑟,草木凋零,畫中人物似乎在追求一個歸鄉的夢,詩情畫意,情景交融,表現了赤子思鄉之情,這種設計唯臺灣郵票獨有,只有海峽兩岸炎黃子孫最能領會和領悟。詩詞郵票至今已出七組,價格年年看漲。

近幾年仍是集郵者投資收藏的一個熱門系列。臺灣郵票精美的原因之一,也受益于採用專業畫家與民間徵稿相結合的辦法徵集圖案。如1980年發行的雞年第二輪首套郵票中選中裝飾畫家莊珠妹女十畫稿印製的,至1991年十二幅生肖郵票發行完畢,於92年春又發行了十二套生肖小全張和特大版張,使十二幅郵票和最後小全張,小版張風格一致,富有中國傳統意識,設計思想新,主圖以園形不同生肖主圖,象徵著中華民族大團園,大統一,背景襯以56個篆體文字,反映了56個民族古老文化特色,並具有歷史意義,此系列特別受郵迷青睞。 臺灣郵票大體分爲五大類郵票,即:專題郵票、紀念郵票、普通郵票、航空郵票、欠資郵票,其中以專題郵票倍受炎黃子孫的歡迎,也受世人的歡迎和珍藏。

臺灣集郵人數超過100多萬人,其中以青年學生爲主, 約有 60%以上,臺灣校園集郵蔚然成風,時常搞郵展,得到郵政部門的支援。臺灣的郵商業也很發達,約有300家郵商, 臺灣的《今日郵政》、《集郵界》、《郵林》、《新光郵鈔》等郵刊最有影響力。臺灣的中國集郵會1953年成立于臺北市,現有會員7000余人。臺北集郵協會已做爲地區被吸收爲亞洲集郵聯合會會員。臺灣的彩色郵票目錄版本有五種以上,並每年出版發行,圖文並茂,年年修改價格。 海峽兩岸文化交融,共同享占發行量有限的郵品,

供求吃緊是臺灣郵票升值快的基本原因之一。 隨著大陸集郵的廣泛開展,不少集郵者的眼光已放有委任奶遠。從地域上講,臺灣郵票是中國郵票的一部分,加上國家改革開放及郵市行情、國人傳統等條件,人們眼光首先更多地放到臺灣(當然還有港澳)郵票上是很自然的。祖國遲早要統一,文化要交融在一起。人們首先從郵票上發覺,兩岸的郵票設計者無形之中在你追我趕,互相借鑒,不僅許多選題不謀而合,而且設計中民族藝術風格,繼承同源,發揮各異,各有所長,互爲對方所愛。

這使人們預感到:郵票將會爲祖國統一大業做出特殊貢獻。所以,當前大陸上收集臺灣郵票的集郵者,有一種特別的使命感和祖國統一的期待感。海岸對方亦然。收集台票的人急劇增加,收集量越來越大。加之台票到大陸來的渠道到底還不暢通,所以台票升值,原因不言自明。

臺灣票發行量小,佳品社會留存量少,致使許多郵票在臺灣本島就不易求購,而流入大陸收更難一層。臺灣郵票的發行數量一般在100-300萬之間(1960年-1975年間則在50-100 萬之間),這比大陸動輒1000萬甚至上億套要少得多。可它同大陸郵票一樣,遠銷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其升值快也很自然。加之臺灣島氣候潮濕,郵票不易保存,致使1960年-1970年間發行的郵票能完好(保留背膠、無黴、無黃斑)保存到現在的就更少了。這就是說,求台票難,求上品票則更難。目前大陸上得到的早中期台票有一部分是從美國、西歐等地倒流回來的。

大陸的權威人十概括出臺灣票的四大特點是:①歷史題材多;②繪畫郵票多;③自成系列好;④印刷水平高。你看:臺灣的古物類郵票,精美絕倫,令人歎爲觀止;臺灣的民俗藝術郵票,古色古香,使人倍感親切;臺灣故宮文物系列郵票,雍榮華貴,氣度不凡,觀之賞之,美不勝收。特別是臺灣大型古畫郵票,古樸典雅,令人賞心悅目!

據一次臺灣非正式的調查顯示“最美麗的國郵”之評選,60 %的人認爲古畫郵票當之無愧。而從每次臺灣郵局發行古畫郵票時,集郵人競相爭購的盛況,也可充分顯示古畫郵票是最熱門的一項郵票專題。另據瞭解,臺灣地區在近兩年崛起一批財力雄厚了投資型集郵者(家),他們把投資重點放在少數幾套古畫郵票上,並以相當驚人的需求量,在集郵市場上大量吃進,四方聯,十方聯甚至全張,因而行情巨幅上升。

正是由於古畫郵票在整個臺灣郵票之中佔有如上這種突出地位,大陸收集者也都看在眼裏,每個新集台票者也幾乎先從抓古畫郵票,其次再集其他系列,或者說買不到古畫票了才肯降格。古畫郵票升值特別快的原因就在這裏。

人民幣對新臺幣的匯率不斷明顯變化是台票升值快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人民幣與台幣並無直接匯率關係,只有通過美元間接求得。如1988年底1美元等於28台幣,到1989年 5月則變爲1美元等於25台幣。而1988 年人民幣3元7角2分等于1美元,1989年4元5角等於1美元。1992年5元5角等於1美元。假定台幣比美元仍爲25∶1 (事實上這期間美元又貶值不少,這是粗略十分保守的數位),而人民幣對美元近期的市場調節價爲人民幣8元多等於1美元,計算下來,台幣2元8角約合人民幣1元。

《廣州集郵》91年代購臺灣新票是按台幣∶人民幣=100∶34結算,可見已按3∶1的匯率對待台幣了。 而5年以前匯率只是20∶1。(即台幣20元約合1元人民幣)。 臺灣郵票在大陸的價格是由它在本島的價格決定的,無論新票和舊票均以在臺灣的台幣值按間接匯率計算成人民幣,得出這個基準價(人民幣)然後隨大陸供求情況再上下浮動一些。所以台幣對人民幣升值,必然導致臺灣郵票在大陸的升值。

綜上所述,可以形象地說:臺灣郵票的升值是雙翼高飛,而大陸郵票的升值則少一支翅膀。 臺灣自60年代以來發行古畫類郵票至現在約50套左右,平均每年發行不到兩套,而價格攀升。如故宮古畫1-4組、清明上河圖1-2組、十二月令、十駿犬古畫、古典詩詞系列郵票1-7組等郵票,如果您自62年發行古畫第一套開始購買,並三十年不間斷至今計算的話,平均每年以面值計算開銷36元新臺幣,按(約合現價人民幣10元多),按臺灣92版莊巨集彬編印的臺灣彩色目錄價計算臺灣50餘套價格已超四萬元台幣(約合人民幣一萬多元),增值40倍以上。

從中可以看出古畫類升值最快。如果您當時每年儲蓄200 元新臺幣用於購買看好的古畫類郵票,購買30年,那麽 30年以後,您將珍藏的郵票以低於市場價10%售出可得台幣100萬元。
級別: 討論區版主
UID: 5
精華: 6
發帖: 7131
升級點數: 1397 點
金錢: 12808 金幣
線上時間: 2185(時)
註冊時間: 2005-09-11
最後登錄: 2024-10-16
1樓  發表於: 2004-10-31 03:06

這篇文章許多資料都不是最新的,目前台灣郵票比較缺乏的是廣大的收藏族群,多拉點同好一起來集郵可能比較實際一點,等到真正認識集郵的內涵再來談投資,這對集郵者才有幫助.
我愛創意!我愛收集品相完美的華郵新票!!
級別: 郵務員
UID: 508
精華: 5
發帖: 1800
升級點數: 823 點
金錢: 0 金幣
線上時間: 416(時)
註冊時間: 2005-09-05
最後登錄: 2024-08-04
2樓  發表於: 2005-09-22 20:34

台灣的集郵人口急速縮減,你說呢?
級別: 禁止發言
UID: 214
精華: 0
發帖: 604
升級點數: 185 點
金錢: 2125 金幣
線上時間: 74(時)
註冊時間: 2005-08-04
最後登錄: 2009-07-17
3樓  發表於: 2005-09-22 20:52

引用數據舊的文章
而且中國的文章就是這個樣子
台灣郵票當年在民國79年開始暴漲 是因為台灣當年經濟傲視全世界 台灣股市 房地產 債券 樣樣熱 關中國什麼事呢 講的好像中國郵市是台灣郵票的救世主 我就曾經在上海的幾個集郵網站吐槽 因為實在是胡說八道違背事實太離譜了
然後愚蠢的統一思想遺毒存在
有本事就先去解決蒙古 哈薩克等國郵政
級別: 郵務士
UID: 24
精華: 1
發帖: 340
升級點數: 109 點
金錢: 6794 金幣
線上時間: 446(時)
註冊時間: 2005-08-11
最後登錄: 2015-10-17
4樓  發表於: 2005-09-22 21:23

郵票跟統一有什麼關係?
集、賞郵還是別碰政治的好
許多大沙文主義者言必稱統一等等
真的很.......
騷客
級別: 討論區版主

UID: 1144
精華: 2
發帖: 3728
升級點數: 1091 點
金錢: 5215 金幣
線上時間: 968(時)
註冊時間: 2005-05-17
最後登錄: 2008-10-20
5樓  發表於: 2005-09-22 21:43

有100萬集郵人口在臺灣?
大陸也就200萬啊!
本人收集原圖卡和實寄封,對越南郵票比較了解。
中國200083上海市虹口區廣中支路商業一村6號103室,范明
soccer.fcum@gmail.com
Yahoo Messenger address: fan_ming94@yahoo.com.cn
歡迎來我的部落格坐坐!
http://myfdc.blogspot.com/
http://blog.xuite.net/c0916439
級別: 討論區版主

UID: 1172
精華: 6
發帖: 3373
升級點數: 1578 點
金錢: 37479 金幣
線上時間: 995(時)
註冊時間: 2005-08-28
最後登錄: 2025-02-20
6樓  發表於: 2005-09-22 22:00

個人見解---不管郵票.明信片.信封.郵簡.郵戳.原圖卡---等等各項郵品要購買投資最先要具備應有的郵識和了解各地行情(包刮國外).才能讓您掌握先機.下手為強.當仁不讓.我集郵是以**以郵養郵**方式來換取我蒐集的郵品明信片.花費並不多.又可達到籌組郵集的樂趣.
歡迎參觀黑人集郵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c0916439966/twblog
大陸郵友請進入清清集郵網參觀
http://chch.idv.tw/phpwind/read-htm-tid-7123.html
過去的已過去,未來的還沒來,懊惱.得意.擔心.期待都是妄想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宋.無德禪師
豐源堂(集郵工作室)https://www.
級別: 討論區版主

UID: 1159
精華: 26
發帖: 24994
升級點數: 7142 點
金錢: 115324 金幣
線上時間: 4399(時)
註冊時間: 2005-09-02
最後登錄: 2024-03-08
7樓  發表於: 2005-09-22 22:20

黑人...我贊同您的看法.作法..
知識就是力量...郵識比鈔票重要
所以要多看書..郵人例會多交流..多參觀郵展
多逛郵攤..【四多】
]☆☆圖文版權所有☆☆ E_MAIL   l121488291@yahoo.com.tw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編者無涉。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43645966105110/
級別: 郵務士
UID: 528
精華: 0
發帖: 1412
升級點數: 233 點
金錢: 2830 金幣
線上時間: 259(時)
註冊時間: 2004-09-30
最後登錄: 2024-04-25
8樓  發表於: 2005-09-23 16:32

這些類似的文章,好幾年前又看過了...

到現在還不是這樣...
Time now is:04-10 13:31,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7.3 Certificate Game Code © 2003-09 PHPWind.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