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日報社論----開放陸客自由行有助於台灣內需增長 http://www.cdnews.com.tw 2011-04-14 06:35:58 中華日報14日社論:兩岸觀光小兩會─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台旅會)與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前天在香港就陸客來台自由行進行磋商,針對「文本內容」做最後確認。陸委會及大陸國台辦表達今年上半年啟動的「共同希望」,意味陸客來台自由行為期不遠,將成為增進台灣內需的一大助力。
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是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的延伸,這是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之後必要的舉措。根據二○○八年六月舉行的第一次「江陳會談」簽署的《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我政府於二○○八年七月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成為兩岸交流史重要標記,再繼之以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等於宣告台灣開放陸客觀光就此到位。
兩岸之於陸客來台自由行商議已久,雙方態度都顯得相當慎重,日前兩岸觀光小兩會磋商的文本內容,如有障礙應會排除,擇日同步對外公布。就目前所知,我方台灣本島和離島同時開放,大陸則以上海、北京等少數城市為開放試點,至於雙方原有爭議的自由行「保證金」,將改採「擔保」方式;換言之,陸客來台自由行應已萬事俱備。
兩岸交流一路走來,大抵不脫「摸著石頭過河」模式,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人數,由初期每日上限三千人,今年起增為四千人,第二季將再增為五千人。陸客來台自由行初期則定為每天五百人,停留期間最長十五天。相較於香港開放陸客觀光五年後才開放自由行,台灣則僅兩年就接著開放自由行,顯見開放陸客觀光乃至自由行過程相當流暢。 陸客「團進團出」的揪團旅遊及「個人旅遊」的自由行,都是台灣觀光產業的主力軍,但這兩種旅遊方式大不相同,前者食宿及旅遊路線都「照表行止」,後者則可由個人安排隨行隨止,行程充滿靈活性、機動性。值得強調的是,自由行能帶動大陸「背包客」來台旅遊熱潮,而藉自由行造就陸客與台灣親友「長聚」機會,更充滿人道關懷意涵。
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來台旅客首次突破五百萬人次,創下六十年來最高紀錄,其中陸客超過一百六十三萬人次。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全年觀光產值高達新台幣二千六百億元以上,其中陸客帶來六百一十八億元觀光效益,為台灣經濟成長率墊高百分之零點二八。凡此觀光效益大多集中在日月潭、阿里山、故宮、台北一○一等主要旅遊景點。
陸客自由行一旦成行,因旅遊路線及食宿安排不受「團進團出」限制,而使觀光效益具有靈動性和多元性。進一步說,陸客自由行的觀光效益具有特殊的「溢出性」,可以惠及「團進團出」固定路線之外的商家,使受惠層面更為寬闊。尤其是自由行可以促使觀光與異業結合,如觀光結合醫療美容、觀光結合文創產業,從而產生多層次效益。
根據主計處預估,陸客自由行每年將產生九十億元的直接商機,並在異業結合下創造三百億元的產值,是故,今年下半年,可以預見因陸客自由行,使台灣蔚成「黃金觀光年」。不過,每天五百人次的自由行客數,畢竟不多,未來如能視條件許可逐步增加,將使台灣內需市場更趨於活絡。
【中央網路報】